前言:
電腦的極速擴充可以分為內接式或外接式,內接可以從主機板的 PCIe 插槽或 M.2 SSD 下手,而外接目前則是 Thunderbolt™ 連接埠的天下 (規格簡稱為 TBT3 或 TBT4) ,只需要一條 TBT 線就可以搞定。當然還有目前尚不太普及的 USB4。現行的筆電或是準電腦都慢慢普及搭載了 Thunderbolt™ 3,所以想要高速傳輸介面,Thunderbolt™ 外接盒目前一直還是首選。
U.2 是什麼規格?
今天要開箱的這台 OWC 發售的「MERCURY PRO U.2 DUAL」是一台擁有 TBT3 連接介面的外接盒,不過內部是「U.2」的規格,講到 M.2 可能許多人知道,但 U.2 是什麼規格呢?
▼雖然之前本站有文章提過,不過還是幫大家複習一下 U.2 與 SATA、SAS 介面的不同,U.2 它等於用盡了連接頭所有的接觸面,端子密度增加,原本的型號為 SFF-8639 但已更改為 U.2,
▼各種主流連接規格的速度如下,如圖中所述,U.2 支援 NVMe 協議,而且走 PCIe 3.0 x 4 通道,理論傳輸速度高達 32Gbps,這可說是企業級的效能了,比起 SATA 介面更是快了五倍以上,
既然 U.2 這麼好,這個規格為何沒有普及?
首先,U.2 SSD 因為具備穩定、超高速、低延遲等特性,當時推出的相關產品在市面上多數價格高昂,諸多廠商或許也在觀望,導致能買到的 U.2 SSD 種類稀少,而且能對應的主機板也很少,形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反而近年來 M.2 SSD 異軍突起,價格親民許多,已經走入大眾市場。
U.2 介面有哪些產品?
雖然 U.2 介面沒有普及,不過既然頻寬這麼高,不拿來運用實在可惜,OWC 沒有放棄這個機會,推出了許多 U.2 的相關產品,每個產品本站都有介紹過,
▼這張圖裡面有「THUNDERBAY FLEX 8」,「MERCURY HELIOS 3S」及今天的主角「MERCURY PRO U.2 DUAL」,底下則是可快速抽換的「U.2 SSD 轉換套件」及「U2 ShuttleOne」,
▼這張圖裡面有「U2 SHUTTLE,「U2 ShuttleOne」,「U2 2.5 吋 SSD」,
▼Intel 發售過的 U2 2.5 吋 SSD,本站也有介紹過,
開箱:
▼MERCURY PRO U.2 DUAL 盒裝是黑色為底,藍色銀河系,屬於儲存系列。
▼正面就有產品的照片,產品標語是「為了多樣化需求的極速大容量儲存設備」,是一台雙槽的 Thunderbolt 儲存方案,最多可以安裝 8 條 M.2 SSD,為創作者理想的備份儲存裝置,
▼側面標註了產品特色:
- 快如閃電,效能最高達到 2447MB/sec (2800MB/sec)
- 適用於多樣化的工作流程
- Thunderbolt 介面相容於 Mac 與 PC 雙系統
- 搭配「OWC U2 Shuttle」,最多可安裝 8 條 M.2 SSD
▼背面的文字內容與上面差異不大,照片上的說明為:
A. 免費試用 SoftRAID 14 天,可運用軟體製作磁碟陣列
B. 可搭配「OWC U2 Shuttle」安裝 M.2 SSD
C. 相容於 Mac 與 PC 雙系統
D. 配置 3.5 吋雙槽 U.2 介面插槽
E. 雙 Thunderbolt 連接埠可再擴充串接至多 5 台 TBT 設備,或連接 USB-C 設備,或連接 DisPlay Port
F. Kensington 防盜鎖孔
▼另一側條列許多規格:
【包裝內容】
■ 1x 產品本體
■ 1x Thunderbolt™ 3 線材
■ 1x 電源供應器
■ 1x 快速入門指南
【規格】
■ 連接介面 (晶片):2個 Thunderbolt 3 (USB-C) 連接埠 (Intel JHL6540)
■ 支援規格:兩顆 2.5" 或 3.5" U.2 固態硬碟 (SSD)
■ 1 個 OWC U2 Shuttle 可容納 4 條 M.2 NVMe SSD
■ 磁碟陣列:
● RAID 0/1/4/5/1+0:可使用SoftRAID XT 軟體設置 ; Windows 僅支援 Raid 0/1 模式
● JBOD:獨立使用
■ 電源:外部電源 AC 100~240V,50/60Hz,2.0A ; 直流輸出:12V/10A (120W)
■ 硬體要求:採用 Thunderbolt™ 3 / 4 接口的 Mac 或 PC
■ 支援系統 (macOS):macOS 10.13 / macOS 10.14 / macOS 10.15 / macOS 11.x
■ 支援系統 (Windows OS):Windows Server 2016 / Windows 10 64-bit
■ 產品尺寸(長x寬x高):23.9cm x 8.5cm x 14.7cm
■ 產品重量:1.5kg
【保固】
■ 3 年有限保修
▼拿一顆 3.5 吋傳統硬碟比較一下尺寸,
▼打開上蓋,內部有一張說明紙,
▼內容與上面的說明相同,就不再重複,
▼再往下打開就可以看到本體與電源供應器,
▼所有內容物一覽:
■ 1x 產品本體
■ 1x 電源供應器
■ 1x Thunderbolt™ 3 線材
■ 1x 電源線
■ 2x 固定螺絲
▼為了方便區分,OWC 他們的電源供應器都有貼紙標示,
▼電源供應器規格,交流輸入: AC 100~240V,2.0A,50/60Hz ; 直流輸出:12V 10A (120W),為翌勝電子製造,
▼搭配一條三孔電源線,
▼電源線夠粗夠勇,規格為 3X18AWG 0.824mm 300V,也是翌勝電子製造,
▼Thunderbolt™ 3 線材的連接頭為 USB-C 型式,請認明閃電標誌,
▼長度,含兩端線頭為 70cm,
▼不含兩端線頭 (只計線身) 為 62.5cm,
▼機器本體的外觀設計簡潔,使用高品質的鋁材,黑色烤漆,側邊有 OWC Logo 及產品型號,
▼正面分為三個區塊,左右兩側是散熱板遍佈細孔,中間是 OWC 信仰燈與硬碟動作燈號,
▼通電時中央 Logo 會顯示白光,Thunderbolt 作動時會顯示藍光,
▼背面有兩個 Thunderbolt USB-C 連接埠、散熱風扇開孔、電源 DC 插孔及 Kensington 防盜鎖孔,
▼底部有產品名稱及序號貼紙,台灣製造,四個角落有防滑橡膠墊,
▼鏡頭拉近可以看到機殼的陽極處理,防止明顯的指紋,橡膠墊厚實,
▼全部物件重量約為 2132 公克,希望未來 OWC 的產品其電源供應器可以使用 GaN 技術使體積縮小一些,
組裝:
▼拆裝的過程需要兩種螺絲頭,一個是十字 PH1,一個是星型 T9,如果有「OWC Advanced ToolKit 72」電腦 DIY 工具組就簡單多了。以十字頭卸下本體後面的上下兩顆螺絲,
▼就可以將內部的托架由前側滑出,
▼托架整個滑出之後是這樣的狀態,兩側各為 HDDA 與 HDDB,尺寸是 3.5 吋的硬碟大小,
▼直立時可以說是左右各一槽,橫放時也可說是上下各一槽,
▼連接端為 U.2 介面,
▼PCB 板及風扇等零組件都在後面,
▼由正上方往下拍,
▼可以看到使用的晶片是 Intel 的 JHL6540 方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這是一顆 Thunderbolt™ 3 Controller,
▼托架可以對應的產品有三種,由左到右分別是 OWC U2 SHUTTLE,U2 ShuttleOne,U2 2.5 吋 SSD,在前言有稍微提過,
▼先來仔細看看 OWC U2 ShuttleOne,它是一個可以抽拔的轉換設備,由 M.2 SSD 插槽轉換為 U.2 介面,
▼產品特色如下:
■ 靈活:在幾分鐘內輕鬆安裝 NVMe M.2 SSD
■ 可交換:保護您的 SSD 連接端免受磨損
■ 突破速度限制:PCIe Gen 1~4 認證,適用於當今和未來的 SSD,高達 8,000MB/s
■ 廣泛的兼容性:用於 2.5 吋 U.2 托架和 OWC ThunderBay Flex 8、Mercury Pro U.2 Dual 和帶 U.2 NVMe 交換系統的 Mercury Helios 3S
■ 最佳散熱:全金屬外殼使硬碟保持低溫且高速運行。
▼打開後就是 U2 ShuttleOne,沒有其他物件,
▼完全鋁合金製造,黑色質感良好,規格詳細如下:
【規格】
■ 外殼材質:金屬鋁材
■ 外形尺寸:2.5吋
■ 連接介面:NVMe U.2 (PCIe 4.0 x4)
■ 內接插槽:NVMe M.2 M-Key 2230~2280 (PCIe 4.0 x4)
■ 支援系統 (macOS):macOS 10.13.6 或更高版本,(Windows OS):Windows 10 或更高版本
■ 推薦環境:0°C ~ 70°C (工作溫度) / -40°C ~ 85°C (儲存溫度) / 5%RH ~ 95%RH 不凝結 (相對濕度)
■ 產品尺寸(長x寬x高):10.1cm x 7.0cm x 0.9cm
■ 產品重量:134g
【備註】
■ 需要主機系統或機箱上支持 NVMe (PCIe) 的 U.2 背板/連接器,例如 OWC ThunderBay Flex 8(僅頂部 4 個托架,推薦左上角)、帶有 U.2 NVMe 交換系統的 OWC Mercury Helios 3S ,或 OWC Mercury Pro U.2 Dual
【包裝內容】
■ 1x 產品本體
【保固】
■ 3年有限保修
▼與 2.5 吋傳統硬碟對照一下,幾乎相同大小,
▼端子連接處的比較,U.2 與 SATA 的差異,
▼拆開底蓋的螺絲孔徑比較小,需要用到 PH0 或 PH00 規格的十字頭,
▼拆開之後就是這樣,本體有可以安裝 NVMe M.2 SSD 的凹槽,對應許多尺寸 (2230-2280),底蓋有散熱膠條,
▼裝上一條常見的 1TB 的 2280 M.2 SSD,
▼鎖回底蓋之後就可以裝入先前的 MERCURY PRO U.2 DUAL,
▼再來看看 OWC U2 SHUTTLE,事實上就是把 4 條 M.2 NVMe SSD 轉為 U.2 介面的一個轉換盒,也是快速抽取式的解決方案,
▼打開後有一張說明紙,同時看到本體與卡在泡棉內的鑰匙,
■ 1x 產品本體 (不含硬碟)
■ 2x 鑰匙
■ 1x快速入門指南
▼快速入門指南上有規格,詳細條列如下:
【規格】
■ 認證:BSMI / CE / FCC / RCM / VCCI
■ 外殼材質:金屬鋁材
■ LED指示燈:活動指示燈
■ 支援系統 (macOS):因主機設備而異,(Windows OS):因主機設備而異
■ 硬體要求:與 OWC Helios 3S、ThunderBay Flex 8,以及支援 U.2 的電腦和可用的 3.5 英吋硬碟架一起使用。
■ 驅動程式 (macOS):不用額外安裝,(Windows OS):不用額外安裝
■ 連接介面:U.2 NVMe (PCIe 3.0 x4)
■ 傳輸速率 (Max):8GT/s (64GB/s)
■ 支援安裝槽:4 個 NVMe M.2 2280 M-Key 槽
■ 插槽規格 (晶片):PCIe 3.0 X4,NVMe 1.3 (Asmedia ASM2812X)
■ 推薦環境:5°C ~ 35°C (工作溫度) / -20°C ~ 60°C (儲存溫度) / 5%RH ~ 95%RH 不凝結 (相對濕度)
■ 電源:由安裝主機供電
■ 產品尺寸(長x寬x高):14.6cm x 10.2cm x 2.3cm
■ 產品重量:416g
【磁碟陣列】
■ 磁碟陣列:透過額外另購的磁碟陣列軟體
■ 支援軟體架構的陣列模式:SoftRAID Lite ( Raid 0 / 1 ),SoftRAID ( Raid 0 / 1 / 4 / 5 / 1+0 )
▼簡單俐落的散熱鰭片設計,隨附兩支鑰匙,鑰匙其實目前只適用於 Mercury Helios 3S,重要資料多了一層保護,
■ OWC U2 SHUTTLE 目前相容於 OWC 以下三種機型:具有 U.2 NVMe 交換系統的 Mercury Helios 3S 或 ThunderBay Flex 8(僅頂部 4 個托架)。
● Thunderbay Flex 8(不可鎖)
● Mercury Pro U.2 Dual(不可鎖)
● 具有 U.2 NVMe 可互換系統的 Mercury Helios 3S(可鎖)
▼背面由上而下,有 U.2 連接端子,產品名稱及序號貼紙,底下除了鑰匙卡榫還有一個方便用手拉出的凹槽,
▼前面提過,鑰匙上鎖只適用於 Mercury Helios 3S 這個產品,
▼將 OWC U2 SHUTTLE 與 3.5 吋傳統硬碟做個比較,尺寸幾乎相同,
▼再看一次 U.2 連接介面與 SATA 介面的比較,
▼厚度也幾乎相同,
▼接著進入組裝的環節,先由側邊將 4 個螺絲鬆開,
▼打開有散熱鰭片的上蓋,上蓋內側有淺藍色的大塊散熱膠,內部是 PCB 板,
▼鬆開底部的螺絲之後就可以安裝 M.2 NVMe SSD,規格是 M key 2280,這次借了總共八條 SSD 來測試,每條都是 1TB 容量,
▼卡入托架的 U.2 接口之後,就成為這樣子,
▼側邊有四個螺絲可以上鎖,
▼別忘了上下 (也可說是左右) 都可以安裝,這樣總共就裝了 8 條 M.2 SSD,
▼重量因此超過 3kg,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21H01)
處理器:Intel Core i7-11700K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Fury DDR4-3600 CL18 64GB Kit (2 x 32GB)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 (Z59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系統碟:OWC Mercury Electra 6G SSD 1TB
擴充碟:Samsung 980 Pro PCIe 4.0 NVMe M.2 SSD 1TB
磁碟陣列軟體:SoftRAID Pro 3.0.6.21 (Windows 版本) ( Raid 0 / 1 / 4 / 5 / 1+0 ) (於 2021/12/16 結束了 Beta 測試,推出正式版,後續也會推出中文版,
▼首先測試單條 SSD 的 U2 ShuttleOne,資訊可以用 CrystalDiskInfo 檢視,是 Gen4 的 M.2 SSD,
▼SoftRAID 正確抓到一條 SSD,
▼以 CrystalDiskMark 8.0.4 檢測循序存取,讀取達 1653.33 MB/s,寫入達 940.63 MB/s,算是 OK 的速度,
▼實際拷貝數個分割檔,速度平穩維持在 615MB/sec 上下,
▼同樣是單條 SSD (完全同品牌同批號),但是裝在 U2 Shuttle 裡面,寫入速度卻不同,
▼實際拷貝數個分割檔,速度當然也就不同了,平均穩維持在 650MB/sec 上下,比放在 U2 ShuttleOne 快了 35MB/sec,
▼再來測試連接一台 U2 SHUTTLE,SoftRAID 抓到 4 條 M.2 SSD,確認容量皆為 1TB (實際可用容量 931.5GB),製作 RAID 的方式在底下的 8 條 SSD,就不再重複
▼以 CrystalDiskMark 8.0.4 檢測循序存取,讀取達 1687.37 MB/s,寫入達 1469.05 MB/s,速度很不錯,
▼實際拷貝數個分割檔,速度平穩維持在 1370MB/sec 上下,
▼再來測試連接兩台 U2 SHUTTLE,Windows 的磁碟 管理 工具可以看到 8 條 M.2 SSD,
▼SoftRAID 抓到前述的 8 條 M.2 SSD,確認容量皆為 1TB (實際可用容量 931.5GB),
▼開始製作 RAID,先測試製作最快速度的 RAID0,
▼全選 8 條 M.2 SSD,
▼這時可以幫 RAID 取個名稱,設定希望的格式,設定希望拿來做什麼 (例如剪接或工作站),還有要不要做保護,以免誤刪磁區,
▼製作完成,容量為 7.3TB,正確無誤,
▼可以回頭檢視 RAID 的組態,
▼以 CrystalDiskMark 8.0.4 檢測 U2 SHUTTLE 的循序存取,讀取達 2877.50 MB/s,寫入達 2887.28 MB/s,皆超過官方的規格描述,爽度很高,
▼測速之前記得要更改為 NVMe SSD,底下的 RND4K 數據才不會被低估了,
▼實際拷貝數個分割檔,速度都能維持在 2GB/sec 上下,
▼如果重新製作為 RAID5 磁盤,
▼容量會減少一條 (N-1),變為 6.4TB,
▼同樣以 CrystalDiskMark 8.0.4 檢測循序存取,讀取達 1103.12 MB/s,寫入達 1527.88 MB/s,速度掉了約一半,
▼實際拷貝數個分割檔,速度大約維持在 1.3GB/sec 上下,
▼製成一張圖表比較方便檢視及比較,
MAC 上的測試:
▼因為取得了兩顆 WD 提供的 U.2 NVMe SSD,容量是 4TB,由連接端確認是 U.2 沒錯,
▼這樣就可以在 A、B 兩面各裝一顆,
▼連接到 MacBook Pro 之後開啟 SoftRAID,注意左側的兩個問號,確定辨認到兩顆 U.2 SSD,SoftRAID 可以同時看到包含序號及韌體,
▼開始製作磁碟陣列 RAID 0,檔案系統就用 APFS 即可,
▼順帶一提,SoftRAID 在 MAC 上可以製作的磁碟陣列格式比 PC 版更完整,不過因為 PC 版比較晚開發的關係,可以期待未來更新後加入新功能,
▼製作完成後,有 7.68TB 的容量可用,
▼以 AJA System Test 測試,讀取達 2027 MB/s,寫入達 2391 MB/s,速度令人滿意,
▼以 Disk Speed Test 測試,讀取達 1746.2 MB/s,寫入達 2003.9 MB/s,速度也還不錯,
結語:
由以上的測試可以看到因為晶片的不同,U2 ShuttleOne 與 U2 Shuttle 只裝單條 M.2 SSD 跑出的效能並不同。
使用在什麼情境?
MERCURY PRO U.2 DUAL 完全符合影音創作的流程及多樣化的需求,例如拍片現場適合用 MERCURY HELIOS 3S,影音剪輯適合搭配 THUNDERBAY FLEX 8 或用 MERCURY PRO U.2 DUAL 備份儲存,這些不同場合或部門可以透過 U2 SHUTTLE,U2 ShuttleOne 或 U2 SSD 迅速交換檔案,達到有效率的團隊合作。
對於個人用家來說,它就是個高速的外接盒,手邊的四條以上 M.2 SSD 可以拿來做陣列,跑出不錯的速度。不過您可能會說:速度被外接的 Thunderbolt 3 侷限住了,只剩下 2800MB/sec,我單條 M.2 SSD 接在主機板上都比這快很多,或用個小小 Thunderbolt 3 外接盒也能相同速度 (例如 OWC Envoy Pro FX),根本沒甚麼了不起。但別忘記 M.2 SSD 裝在主機板會佔用 PCIe 通道,MERCURY PRO U.2 DUAL 還能方便攜帶移動,更加上 SoftRAID 做成 RAID5 的資料安全性。
提示:
因為 U.2 SSD 在台灣的購買管道相對比較少,曾經也遇到客戶將 SATA SSD 安裝至 MERCURY PRO U.2 DUAL 後無法動作的狀況,因此 OWC 將會以預裝 U.2 SSD 的方式出貨,而非以 0GB 的形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注意一下。
廠商資訊:
OWC ASIA & 艾客優品 (AKiTiO) 客服
客服專線:0800-890-828
E-Mail:service@akitio.com.tw 或使用 線上聯絡我們。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 ~ 11:30 ; 13:00 ~ 17:30 不含國訂假日 (其他時間請以電話以外的方式聯絡,將在服務時間內儘快與您聯繫)
公司地址:231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7-5號7樓 (矽谷工業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