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California Audio Technology (簡稱 CAT),一個可能眾人都不大熟悉的品牌,
其揚聲器卻常常出現於遊艇、私人飛機、豪宅、及大型錄音室之中,豪奢的形象不免令人對其聲音表現產生好奇,
不過想想如果能夠克服遊艇在海上的鹽分與潮濕,讓一些富豪們滿意,這其中必定有他的一套,
因緣際會之下拿到他們耳機的試聽機會,是否能夠把揚聲器的精湛工藝濃縮於耳機之中則是今天開箱的重點。
平時自己使用的耳機為 Shure SE846,為四動鐵三路分音設計的耳道式耳機,剛好可以與今天的主角做個比較。
Apollo 版本開箱:
▼直接開箱,外盒是黑色霧面,顯得低調沉穩,
▼上方是吊卡的形式,
▼品牌因為簡稱為 CAT,原廠設計了一個貓的形象,
個人覺得 CAT 這個名稱過於籠統,這樣的命名不是很好,貓與音響似乎也沒什麼相關性,或許有另外的涵義?
另外,Logo 以設計的角度來看還有待加強,線條略為複雜,底下一排文字的比例太小,
▼紙盒上了比較厚的霧 P,因此觸感算是不錯,APOLLO 是這個耳機的型號,但是這裡使用的字體不太像是美國人會挑選的字體 (華康相撲體?),
▼翻到背面,可以看到耳機外型、耳機介紹、規格、公司地址、還有產地。由美國設計,於中國製造。
▼耳機外型我們後面再來仔細端詳,
▼關於這支耳機的介紹:
經由許多工程師將十多年來的揚聲器技術轉移到耳機上,注意看,由兩個動鐵單元 (平衡電樞) 與一個動圈單元驅動,這樣可以互補先天上細緻度或低頻的不足,
號稱適合各類型的音樂,再生出豐富、細緻、自然、深沉、快速、平穩的低頻,聲音真實且精確,獨特的造型設計適合各種耳型。
▼再來是這款耳機的規格:
驅動單元已說過,阻抗 (Impedance) 約 24 歐姆,頻率響應 (Frequency) 10Hz-40KHz 已超出人耳可聽見的範圍,敏感度 (Sensitivity) 在 100dB 以上,這樣手機應該也能推得動。
▼包裝的上蓋側邊有磁鐵吸附,直接往左側翻開,
▼內部有照片與品牌簡介,CAT 成立於 1990 年,產品涉足揚聲器、擴大機、數位訊號處理器及線材,廣泛應用於豪宅、錄音室、戶外空間、遊艇、及私人飛機。
▼右側就是產品了,有一層透明的塑膠上蓋,
▼耳機固定在柔軟的泡棉之中,
▼中間是耳機線控,可以調整音量與選曲,按鍵算是常見的配置,上下是音量按鍵,中間是動作鍵,
▼取出泡棉之後變成這樣,
▼取出耳機,首先耳機非常輕盈,本體為了符合各式各樣的耳型,大小適中,橡膠耳塞向後傾斜而且可以更換,
因為造型設計得不錯,配戴後的異物感很小,不過耳機線材無法更換,此點略為可惜,
▼本體外側使用時下流行的多角形切割設計,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反射效果,質感細緻,
▼線身稍微纖細且柔軟度高,聆聽音樂時觸碰到也不會有聽診效應,線身的透明部分猜測是 PVC 材質,內部的絞線有一層銀色金屬包覆,形成晶瑩通透的感覺,
末端的 3.5mm 插頭還附有防鏽套,屬於 TRRS 規格,可接聽電話也可控制音樂撥放,
▼耳機線控的邊緣有斜切導角,
▼霧面亮面併存,整體的質感算是不錯,
▼背面有 CAT 的全名,是半透明的塑料,
▼外出用的攜帶盒,上面也有 Logo,皮革的觸感不錯,
▼攜帶盒的上下都有網袋設計,可以放一些小配件,
▼橡膠耳塞套有三種尺寸可以替換,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其他材質的耳塞套,
▼說明書與保證書都電子化了,所以附上一個隨身碟,
Lamborgini 聯名款開箱:
▼藍寶堅尼 / CAT 聯名款,雖然包裝風格類似,但有了頂尖品牌的加持,氣勢就是不同,正面應該是 Huracán 車款,
▼兩個品牌的 Logo 擺在一起,一個是行動敏捷,一個是血脈賁張,
▼Golden Thunder 的字體也是使用當初 Huracán 的風格,
▼側邊也可以看到兩個品牌的聯名合作,
▼背面與 Apollo 類似,
▼差異只在於頻率響應為 10-20 KHz,比一般版的 10-40 KHz 窄了一些,
▼同樣是由側邊翻開,
▼與 Apollo 版本只差在 Logo 與側邊的 Golden Thunder,
▼同樣有一層透明的塑膠上蓋,
▼聯名版有金屬銘牌,底下有限量序號,
▼攜帶包的觸感比 Apollo 版更佳,上面有壓印,
▼
▼
▼
▼
▼
▼
▼
▼
▼
▼
▼
▼
耳機擴大機:
▼試聽時的耳擴使用的是來自英國的 iFi Audio,這個品牌在台灣已經有代理商,知名度正慢慢打開,好實力的好產品不會被埋沒,
▼型號是 micro iDSD Black Edition,因為支援超高規的 PCM 768 / DSD 512 / DXD 2x 等音樂格式,更新韌體之後更可以對應 MQA 音樂格式而令人注目。
其外觀如下,黑色霧面機身,
▼正面端子的配置,由左至右,光纖 SPDIF 同軸、RCA 左右聲道、最右側是數位輸出,使用了不常見的 USB A 母頭,用意是可以從 USB 連接電腦而變成音效處理器,
▼如果要以 iPhone 聆聽音樂,就要從 Apple Store 購買一個所謂「Lightning to USB 相機轉接器」的配件,一個要 990 元 (又被削了),這樣才能 DoP (DSD over PCM) 輸出,
▼另一面是耳機輸出 (6.3mm) 、耳機輸入 (3.5mm) 、XBass+、3D+ 與音量控制,為了接一般的耳機,還要再準備一個「6.3mm to 3.5mm 轉接頭」,
▼翻到背面,洋洋灑灑一堆 Logo,
▼因為這台耳擴不是今天的主角,有興趣者歡迎至官網查詢,總之就是對應規格完整,用料好,有音質加強處理等等,
聽感:
聽感是主觀感受的描述,請以自己實際聆聽為主,以 Shure SE846 作為比較,因為價位有差距所以事實上並不公平,
首先以手機直接接耳機,果然不會很難推,但初次通電時的聲音不是很好,run 了一陣子之後實力才逐漸顯現,
如果以相同的音量檔位撥放,CAT Apollo 需要更大的音量調整才能與 Shure SE846 產生相同的音壓,
在搭配了耳擴之後,DSD 格式的音樂令音場寬闊定位清楚,
聆聽爵士樂,人聲在中高頻的聲音清亮,低頻也有下潛,但與 Shure 相比,整體來說聲音稍乾,少了一點點磁性與溫潤,
聆聽交響樂,小提琴音色優美,大提琴的低音飽滿,不過若多種樂器交織,細節略顯不足而有雜亂感。
聆聽流行樂,應該算是比較符合此付耳機的屬性,貝斯等等有震撼力。
結論:
輕盈小巧,配戴舒適,整體音色在水準之上,說實在已經勝過市面許多一般耳機,
但論聲音的細緻度與層次飽滿,與 Shure SE846 相比當然還有一段距離,不過因為價位與設計構造都不同,這樣相比也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