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開宗明義就秀出了前所未見的存取速度表現,就是想先告訴讀者它能跑多快,「Accelsior 4M2」的循序讀寫高達 6409 MB/s、6195 MB/s,再告訴讀者為何能夠這麼快。
本文的標題已經提到,今天要開箱的是 OWC 的一張 PCIe 介面卡,4M2 代表這張卡能插上 4 條 M.2 NVMe SSD,並以 SoftRAID 磁碟陣列軟體來設定組態,關於 SoftRAID 的好處可以看這裡,SoftRAID 這個軟體在 MacOS 可以對應 RAID 0、1、5,在 Windows 目前可以對應 RAID 0、1。很明顯的,會買 OWC Accelsior 4M2 的用家就是渴求它的極速表現,所以 RAID5 相對不是那麼重要。
話說 M.2 SSD 近年來在市場上炙手可熱,規格由 SATA 演進到 NVMe 之後,在各家爭鳴之下使容量與效能都迅速進步。而使用四條 M.2 SSD 的相關產品在 OWC 也不是第一次了,例如去年底 (2019) 筆者就寫過走 Thunderbolt 3 介面的 OWC Express 4M2,今年三月也寫了 OWC 的極致之作 Thunderblade 8TB,現在再回頭看一下這兩篇,受限於 Thunderbolt 3 介面,當時測出的速度大約都落在 2500 ~ 3000 MB/s,如果不考慮攜帶性,可以明顯看出經由 PCIe 介面才是王道。
以 PCIe 介面來說,目前 NVMe 規範的 M.2 SSD 絕大多數是採用 PCIe 3.0 x4 通道,不過以筆者使用的 Intel i7-6700K 處理器為例,PCIe 通道提供 16 條,依主機板的配置通常會分成 x8、x4、x4,其中還要分給圖形顯示卡,這時晶片組那邊如果配置 2 個 NVMe SSD 就達到極限了。
OWC 這張「Accelsior 4M2」使用的是 Asmedia (祥碩,華碩子公司) 的 ASM2824 晶片,使相容度更好,它的功能類似於 PCH 晶片的 PCIe 轉換功能,將 CPU 的 PCIe 3.0 x8 通道頻寬拆分給 4 個 PCIe 3.0 x4 M.2 SSD 一起使用,獨立顯示卡還是可以正常使用 PCIe 3.0 x8 介面,所以不會影響顯示效能。
或許有讀者會說別的廠商也有類似商品,不過有的沒有專門的 PCIe 控制晶片,有的是磁碟陣列只能倚靠 Virtual RAID on CPU (VROC) 或 OS (作業系統) RAID 。
開箱:
【規格】
■ 認證:CE, FCC
■ 相容性:支援半長,全高
■ 支援系統 (macOS):macOS 10.13.6、10.14、10.15
■ 支援系統 (Windows OS):Windows 10 (32bit、64bit)、Windows Server 2016
■ 驅動程式 (macOS):不用額外安裝
■ 驅動程式 (Windows OS):不用額外安裝
■ 連接介面(晶片):PCIe 3.0 x8 (ASM2824)
■ 磁碟陣列:● JBOD:獨立使用四顆硬碟 ● RAID 0/1/4/5/1+0:使用 SoftRAID 軟體設置
■ 內部支援規格:4 個 NVMe 1.3 M.2 插槽(PCIe 3.0 x4)
■ 內部介面:M.2-2280 (M Key)
■ 推薦環境:溫度 5°C ~ 42°C (工作中) / 溫度 -40°C ~ 65°C (儲存) / 8%RH ~ 90%RH 不凝結 (相對濕度)
■ TRIM:取決於操作系統
■ 產品尺寸(長x寬x高):18.1cm x 2.2cm x 12.6cm
■ 產品重量:0.381kg
▼箱體以 OWC 慣用的藍白配色組成,正面有產品照片,其實就是加了散熱板的 PCIe 卡,0GB Enclosure 就是不含 M.2 SSD 的規格 (OWC 也有發售套裝版本,可以上購物網站查詢),
▼左下角有標註特色:
- 速度高達 6000 MB/s。
- 對應 M.2 NVMe SSD。
- 這裡寫最大 8TB 已經不準了,現在 (2020/11) 已經有單條 8TB 的 M.2,因此最大容量要上調到 32TB。
- 內含 SoftRAID 序號
- 雙系統 Mac & PC 對應
▼循序讀寫超過 6000 MB/s 的效能使 Accelsior 4M2 可以從容面對專業影像編輯的工作流程,營造逼真的 VR ( Virtual Reality ) 虛擬實境 / AR ( Augmented Reality ) 擴增實境 / MR ( Mixed Reality ) 混合實境等各種環境,提供更出色的遊戲沉浸感以及流暢,無卡頓的遊戲體驗。內含容易設定的 SoftRAID 軟體,還有五年有限保固。
Accelsior 4M2 還可以直接裝載在之前介紹過的 OWC Helios 3S 裡面,提供最佳的外接及攜帶方式,例如運用於拍攝現場快速過檔。
▼這次包裝中的文件比較多,一共有四張,
▼首先是系統需求與內含物,多種系統對應,基本上不需要驅動程式,支援 M-Key M.2 SSD,長度 2280。包裝中內含一張卡與 SoftRAID 序號。
▼第二張是關於 SoftRAID,介紹可以看這裡,
▼第三張紙給了一個網址 https://www.owcdigital.com/support/manuals,有數位版的說明書,也有安裝 M.2 SSD 的方式說明,
▼第四張也給了一個網址 https://www.owcdigital.com/support/formatting,教導在 SSD 使用之前格式化的方式,
▼再往下開箱就看到本體了,
▼以防靜電袋包覆,右邊是組裝 SSD 的工具,
▼終於取出本體,為 PCIe 介面卡的形式,正面是黑色大塊的散熱鰭片,
▼從側面看,沒有風扇,
▼另外一面挖了許多孔,也是幫助散熱,
▼隨附的兩支工具,一支是常見的十字起子,
▼另一支是 T8 規格的星狀螺絲,
▼六角星狀螺絲,
▼這個 T8 是用來拆下散熱鰭片,可能是不希望用家常常動到吧?
▼拆開後反過來看,有大片紫色的散熱膠,
▼上面有顆粒紋路,這樣不會太黏導致不易拆開,
▼裡面的 PCB 板,左側有 Asmedia 的晶片 ASM2824,右側就是固定 M.2 SSD 的位置,
▼這顆晶片前面已經提過,
▼背面右上角有 SoftRAID XT 的序號,
▼SoftRAID 其實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功能差異如下,右邊就是 SoftRAID XT,大約要到今年底(2020) 明年初才會有 Windows 版本 (Coming Soon!),
也就是說,「Accelsior 4M2」目前隨卡附上的版本序號 Windows 用家無法使用,如果您剛好是 Windows 用家,可以直接向 OWC 台灣公司反應,確認之後他們會發送一組 SoftRAID Lite 的序號先給 Windows 用家使用 RAID0 與 RAID1 的功能,等待之後 SoftRAID XT 的升級就可以改用卡上的序號而使用完整功能。
▼得力於原廠的支持,拿了四條 M.2 SSD,
▼一條的容量是非常豪爽的 4TB,台灣目前市面上能買到這個容量的選擇不多,OWC 是其中之一,
▼爽度破表了,直上 16TB!!!!
▼M.2 SSD 如何固定就不再贅述,
▼另外偷偷透露一下,8TB 的產品早就已經在測試中,這樣可以直上 32TB.......
實際測試 - MacOS:
▼這次測試直接請出蘋果的旗艦之作 Mac Pro,拆掉可以刨起司的外蓋之後就成為照片這樣,
▼側邊風扇的安靜程度令人吃驚,待機時風扇徐徐轉動,不過耳朵就算貼在旁邊也聽不到什麼聲音,
▼就這樣把「Accelsior 4M2」輕鬆的安裝進主機內,都是卡榫與免工具拆裝,
▼完全沒有違和感啊~~
▼這時候開啟 SoftRAID,可以看到四條 M.2 SSD,容量都正確,命名一下還有選擇製作 RAID 0 的組態,
▼打開磁碟工具,可以看到單條的資訊,
▼做好 RAID 的 Aceelsior 4M2 的組態也正確,
▼以 Disk Speed Test 測速 RAID 0,得到寫入 4848 MB/s,讀取 5315 MB/s 的數據,
▼以 AJA Video System 測速 RAID 0,得到寫入 6409 MB/s,讀取 6195 MB/s 的驚人數據,
▼如果製作成 RAID 5,在 MacOS 是沒有問題的,
▼以 Disk Speed Test 測速 RAID 5,得到寫入 1034 MB/s,讀取 3915 MB/s 的數據,
▼以 AJA Video System 測速 RAID 5,得到寫入 1308 MB/s,讀取 4608 MB/s 的數據,算是合理的,
▼如果在 RAID 0 的組態直接搬一個 45.6G 的影片檔案,
▼拷貝 45.6G 大約只需要 8~9 秒,這樣應該比較有感了,
實際測試 - Windows - OS RAID:
▼在 Windows 這邊的 RAID 有兩種選擇,一個是透過 Win10 系統製作,一個是透過 SoftRAID Lite 版本,這邊就來比較看看。
測試環境:CPU - Intel Skylake i7-6700K, 主機板 - Gigabyte GA-Z170X-UD5 TH, Windows 10 2020H
將四條 Intel 760p 512G M.2 SSD 安裝至 4M2 之後再裝至主機,首先以 CrystalDiskInfo 檢查,資訊正確,
▼到「控制台 / 系統管理工具 / 電腦管理 / 磁碟管理」裡面設定,我們需要的是「新增等量磁碟區」,
- 簡單磁碟區 = 動態磁碟的單一磁區,也可延伸磁區
- 跨距磁碟區 = JOBD:無磁碟陣列,硬碟單獨使用
- 等量磁碟區 = RAID 0:想擁有最大效能,容量是 1+1=2
- 鏡像磁碟區 = RAID 1:想擁有資料安全,容量是 1+1=1
▼因為我們想擁有最大效能,所以需要的是「新增等量磁碟區」,也就是 RAID 0 模式,
▼這時候就可以按順序選取四條 M.2 SSD,
▼取個名字(標籤) 後開始製作組態,完成了,
▼到檔案總管之中看一下這個磁碟的「內容」,四條 512GB 變成 2TB,容量正確,
▼如果是單一條 Intel 760p 的速度如下,
▼如果是 4 條 Intel 760p 做 RAID 0,速度如下,
實際測試 - Windows - SoftRAID Lite:
▼前面提過,只能暫時使用 SoftRAID Lite,有完整功能的試用版可以使用一個月,
▼版本是 1.0.7.29,
▼SoftRAID Lite 目前在 Windows 只有 RAID0 與 RAID1,這裡點選 RAID0,
▼SoftRAID 會要你選想製作的磁碟,看了一下沒有錯,4 條 Intel 512GB SSD,
這裡綠色的燈號會閃爍,如果您使用 OWC 其他有指示燈的外接盒,還可以分辨實際上是哪一顆磁碟,當型號都一樣的時候可以快速找到,
▼同樣命名一下標籤,這裡你會發現 Format 格式還有 HFS+,
▼然後 SoftRAID 可以依照您的需求最佳化,
▼都確認之後就開始製作 RAID 組態,
▼完成之後會跳出一個視窗,
▼SoftRAID 比起 Windows 內建的磁碟工具當然好很多,包括可以修復 RAID,還可以對磁碟做健康檢查,詳細功能請參照 SoftRAID 那篇文章,
▼4 條 Intel 760p 以 SoftRAID Lite 做 RAID0,測出速度如下,AJA 的數據差一點,其餘則差異不大,
結語:
如果想要攜帶性,以前開箱過的 OWC 4M2 也可以搭配四條 M.2 NVMe SSD,當然速度會如前面所說受到 Thunderbolt 3 的介面限制。
Accelsior 4M2 超過 6000MB/s 的效能表現真的是前所未有,但說實話,如果買個四條 4TB 的 M.2 NVMe SSD 再搭配 Accelsior 4M2 其價格也很可觀,而這種專業產品就是這樣,時間就是金錢。真正需要的個人或公司甚至可以一次裝個兩張在一台電腦裡。而且 M.2 SSD 的價格近來變動很快,總花費成本應該只會越來越低。
內接的 Accelsior 4M2 如果不做 RAID,還可以把其中一條 M.2 NVMe SSD 當作開機碟,可以體驗到只需幾秒的開機速度,非常爽快,其他三條可以另外運用。
Accelsior 4M2 沒有任何風扇噪音,它的厚度不會擋到其他插槽,可以任意搭配 M.2 NVMe SSD,安裝上難度也不高,不論是用於串流、高解析影音圖像編輯、高速預覽,渲染和處理、極致的電競遊戲需求等等,皆提供了的絕佳效能。軟體部分提供令人安心的 SoftRAID (Lite & XT),可以預知磁碟故障,在 MacOS 或 WinOS 都能運作自如,SoftRAID 的效能比 Mac 系統內建的 RAID 快上許多。
OWC 原廠提供空卡或是搭 OWC 自家的 Aura P12 M.2 SSD 出貨,兩者的差異是空卡為三年有限保固,搭 SSD 出貨的為五年有限保固,真的很久啊!
綜觀以上,需要極致速度效能的朋友不彷多加留意,相關購買連結請看這裡。
附註:「Accelsior 4M2」目前隨卡附上的版本序號 Windows 用家無法使用,如果您剛好是 Windows 用家,可以直接向 OWC 台灣公司反應,確認之後他們會發送一組 SoftRAID Lite 的序號先給 Windows 用家使用 RAID0 與 RAID1 的功能,等待之後 SoftRAID XT 的升級就可以改用卡上的序號而使用完整功能。
廠商資訊:
OWC ASIA & 艾客優品 (AKiTiO) 客服
客服專線:0800-890-828
E-Mail:service@akitio.com.tw 或使用 線上聯絡我們。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 ~ 11:30 ; 13:00 ~ 17:30 不含國訂假日 (其他時間請以電話以外的方式聯絡,將在服務時間內儘快與您聯繫)
公司地址:231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7-5號7樓 (矽谷工業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