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228.jpg

    前言:  

對於常常需要交換檔案甚至交換硬碟的人來說,插槽式的硬碟底座真是偉大的發明,又俗稱「土司機」,很像烤土司的機器一樣把兩片土司插上去,非常方便直覺,

但經常拔插耐用度就很重要,防塵,傳輸速度等等都是左右品質的關鍵。

    開箱:  

包裝箱不算小,擺一支 iPhone 5s 當作比例尺,

IMG_3206.jpg

藍白的配色算是顯眼,

IMG_3207.jpg

正面就是本體的照片,標榜由 SATA 硬碟高速存取你的資料

IMG_3208.jpg

左下角有四個小圖案,對應 2.5 吋與 3.5 吋的硬碟,速度頻寬支援到 10Gb/s,使用USB 3.1 Gen2 Type-C 介面,對應 Windows,MAC,甚至是 Chrome

IMG_3209.jpg

背面是一些詳細的規格,包括電源會自動通斷電,輸出達到 12V 4A。重量不含硬碟大約 1公斤。

IMG_3210.jpg

這邊是 Slogan。簡單、方便、效能、質感。可以熱插拔與獨立 LED 指示燈與獨立電源開關。

IMG_3211.jpg

打開之後裡面有一張簡介。

IMG_3212.jpg

接下來就是本體了,裡面還提示塑膠袋不是玩具,要遠離孩童以免造成窒息

IMG_3213.jpg

所有的內容物一覽,包括有本體、電源線、還有兩條傳輸線,分別是 USB C to A 與 C to C。速度上 C to A 支援到 5Gb/s,C to C 支援到 10Gb/s

IMG_3214.jpg

主機的質感算是不錯,硬碟插槽有防塵蓋,右邊就有前面提到的獨立電源與 LED 指示燈,通電時會亮起藍色。

IMG_3215.jpg

與手的比例大小

IMG_3216.jpg

側面看其實蠻像早期的 MacMini,背面是電源插孔,總開關,與 USB 3.1 Gen 2 連接埠

IMG_3217.jpg

這個角度更清楚

IMG_3218.jpg

底部的四個角落有防滑墊

IMG_3219.jpg

看一下細部的質感

IMG_3220.jpg

防塵蓋打開裡面就是 SATA 連接埠

IMG_3222.jpg

電源線,耐熱 105度C,可承受 300V

IMG_3223.jpg

USB C to A,線體旁邊都有標註規格,

IMG_3224.jpg

USB C to C,線徑蠻粗的,

IMG_3225.jpg

這次還是要感謝 Seagate 的強力支援,兩顆 6T 的 Ironwolf,

IMG_3226.jpg

型號是 ST6000VN0041

IMG_3227.jpg

安裝起來就像這樣,準備上工了,

IMG_3228.jpg

讀取時燈號會閃爍,

IMG_3229.jpg

進入 Windows 的磁碟管理工具,可以看到有兩顆 6T 的硬碟,

擷取1001.JPG

SSD 的部分使用兩顆 AKiTiO 自家的 1T SSD,

IMG_3257.jpg

插上去的樣子,

IMG_3258.jpg

防塵蓋照樣可以蓋住,是小塊那邊向內折,

IMG_3260.jpg

同樣進入 Windows 的磁碟管理工具,可以看到有兩顆 1T 的 SSD 硬碟,

SSD_2.JPG

    測試:  

以 CrystalDiskMark 6.0.1 x64 測一下速度,連接 C to A的線材,一般硬碟 HDD 可以達到讀取 237 MB/s,寫入 150 MB/s

擷取1002_USB_C_A.JPG

換成 C to C 線材的話,同樣是一般硬碟 HDD,寫入稍微快了一些,多了 10MB/s

擷取1003_USB_C_C.JPG

在 SSD 方面,連接 C to A 的線材,可以達到讀取 363 MB/s,寫入 108 MB/s

2001_SSD_CtoA.JPG

換成 C to C 線材的話,SSD 可以達到讀取 549 MB/s,寫入 109 MB/s,這顆 SSD 的寫入速度不太理想。

2001_SSD_CtoC.JPG

    結語:  

外觀質感算是不錯,有穩定的基座,獨立硬碟開關,後面還有總開關,傳輸上有兩種線材可以選擇,

其他還有可以「一次退出」的工具程式,與不貴的價格,在此推薦給大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OWC Drive Dock 插槽硬碟座
    全站熱搜

    DJTo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